俄罗斯为什么不愿意开发远东?

11 阅读:3 2025-08-18 21:32:05 评论:0

俄罗斯为什么不愿意开发远东? 第1张

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,其国土地缘结构大致像一只蝌蚪—— " 脑袋 " 在东欧平原,沿西伯利亚大铁路拖着一条长长的 " 尾巴 ",直到远东。

在东欧平原上,拥有超千万人口的莫斯科是绝对中心。

苏联时期,自波罗的海方向沿逆时针看,圣彼得堡(500 万人口)、明斯克(200 万人口)、基辅(300 万人口)、第聂伯罗 / 哈尔科夫(100 万人口)构成了一道放射状弧形,是面向欧洲的前沿城市群,如下图。

俄罗斯为什么不愿意开发远东? 第2张

苏联时期莫斯科以西城市呈放射状分布。

苏联解体后,明斯克、基辅、哈尔科夫等城市脱离俄罗斯掌控,莫斯科以西只剩下斯摩棱斯克、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这种人口三四十万的小城市作为门户,俨然现代版的 " 天子守国门 "。

莫斯科以东的重要城市沿铁路线呈长条状分布。

如下图所示,依次为下诺夫哥罗德(位于莫斯科和喀山中间,俄前十大城市)、喀山(俄前十大城市)、叶卡捷琳堡(俄第四大城市)、秋明(大型油田)、车里雅宾斯克(俄前十大城市)、鄂木斯克(俄前十大城市)和新西伯利亚(位于鄂木斯克以东,俄第三大城市),它们充当着战略后方的角色。

俄罗斯为什么不愿意开发远东? 第3张

莫斯科以东城市沿铁路线呈 " 一字长条 " 状分布。

下面是一张俄罗斯人口密度图,箭头起始处为莫斯科,沿着多座大城市向东南方向延伸,终点圆圈处即新西伯利亚。

新西伯利亚是前苏联重要军事工业及核工业基地,设有很多科研单位,该市大致位于中国伊犁北部,距莫斯科 3191 公里,相当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。

俄罗斯为什么不愿意开发远东? 第4张

俄罗斯人口密度图(单位:人 / 平方公里)。

过了新西伯利亚之后,就到了一望无际的无人区,那里人口密度低至每平方公里 1 人及以下。

新西伯利亚以东最大的城市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,位于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处,然后零零碎碎沿铁路点缀着几座人口三五十万的城市,直至伯力和海参崴。

远东地区人口只有区区 630 万,占俄总人口不足 5%。

自苏联时期便有许多研究人员指出,远东土地广袤,自然资源丰富,战略上又位于亚太一侧,毗邻中日韩,几乎拥有经济腾飞的所有必要因素。

普京自 2000 年出任总统后,一再强调发展远东的重要性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。

2012 年,俄罗斯甚至把 APEC 峰会破天荒放到了海参崴举办," 远东大开发 " 姿态做得很足。

然而蓝图很宏伟,最终却都没有落地,远东所谓 " 通往亚太窗口 " 的发展计划一再搁置,大规模资金也从未进来,整个地区一如既往地落后于俄欧洲板块领土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
俄罗斯为什么不愿意开发远东? 第5张

伯力到海参崴的距离为 750 公里,沿途主要城市均毗邻中俄边境,这里是俄远东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。

一种传统的解释是俄罗斯担心中国、日本和韩国的影响力介入。

近百年来,远东地区经济一直由军事工业主导,带有 " 自给自足、坚守备战 " 的意味,目标是防范来自中国东北和日本方向的威胁。

像 1904 至 1905 年日俄战争、1920 年代日本入侵西伯利亚、1929 年中东路事件、1945 年 " 八月风暴 " 等,远东都充当了战场或军事前进基地。

1960 至 1970 年代中苏交恶期间,这里同样是剑拔弩张,发展经济无从谈起。

今天虽然局势已相对缓和,但传统备战思维在俄罗斯心中仍根深蒂固,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后,经济发展的优先级明显逊色于地缘政治考量。

既然担心外部影响力,那俄罗斯干脆自己投资远东得了,给不了钱可以给政策,总之不能放任一块宝地长期闲置下去吧?

这就不得不提俄国人的另一道小九九。

从根本上讲,俄罗斯不愿意远东地区变得太发达、太有活力,因为他们担心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出现一个替代的权力基础。

俄首都莫斯科与远东之间相隔七千公里,靠一条脆弱的铁路连接,客货运时间长达一周。

这是一个惊人的地理断裂,作为对照参考,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特快列车运行时间为 30 个小时,到拉萨为 40 小时;西安到乌鲁木齐动车运行时间为 15 小时, 川藏铁路通车后成都至拉萨时间也将压缩至 10~15 小时范围内。

设想一下,如果远东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数千万人口,GDP 总量可观的经济区,那它必然出现分离倾向。

更进一步推测,这个日趋活跃的远东地区会因经济利益而容易与中国靠拢。

反过来,假如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,严重依赖莫斯科的财政补贴,那么它的离心力就没那么大。

这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即便俄远东战略地位重要,但国家级投资依然有限,即使有大型投资,比如 " 东方经济论坛 " 或者 " 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",也多流于口号和形象工程,目的并不是真正激活区域内经济。

贝加尔湖东南侧的乌兰乌德像是一座草原城市,拥有 44 万人口,在远东地区仅次于伯力和海参崴。乌兰乌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蒙古味十足,其主体民族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的一支。

回顾历史,对于一个霸权国家来说,衰落的进程往往需要经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,期间遭遇数次领土危机,正如 1840 年开始的清帝国一样。

如果将 2240 万平方公里的苏联视作 1.0 时代的俄国版图,那么 1991 年苏联解体只是这个霸权国家从 1.0 走到了 2.0 阶段。

借用梅德韦杰夫的一段话:

" 若我们未能团结精英阶层,作为单一国家的俄罗斯将可能消失,其后果相当可怕,苏联解体与现代俄罗斯之崩溃相比,可能也不过如幼儿园日场电影一般。"

对俄罗斯而言,1991 年苏联解体至今仍是政治噩梦,他们始终记得当年波罗的海三国、乌克兰等地分离的场景。

这些率先脱离莫斯科统治的地区往往经济产业能力强、民族文化认同差异大,与之相较,依赖转移支付的中亚五国则显得对苏联有些 " 恋恋不舍 "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让远东 " 不要太活跃 " 其实是俄罗斯一种战略上的控制手段,用牺牲短期发展换取长期稳定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江宁知府,作者:印闲生,题图来自:视觉中国

推荐文章

本文 快租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mip.kuaizu.me/post/27409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