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治理概念界定:内涵与外延的探讨

11 阅读:3 2025-07-15 23:30:24 评论:0
基层治理概念界定:内涵与外延的探讨 第1张

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,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。然而,对于“基层治理”这一概念,至今尚无统一的界定。本文旨在对基层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,分析其内涵与外延,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基层治理提供理论支持。

一、基层治理的概念界定

基层治理是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,针对基层社会事务进行管理、服务和协调的一种治理模式。具体而言,基层治理是指以乡镇、街道、社区等基层单位为载体,通过政府、社会组织、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,运用法律、政策、经济、文化等手段,对基层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的过程。

二、基层治理的内涵

1. 治理主体多元化。基层治理涉及政府、社会组织、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多个主体,他们共同参与基层治理,形成治理合力。

2. 治理手段多样化。基层治理不仅包括行政手段,还包括法律、经济、文化等手段,以适应不同社会事务的需求。

3. 治理目标具体化。基层治理的目标是解决基层社会问题,提高基层治理效能,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。

4. 治理过程民主化。基层治理强调民主参与,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实现治理决策的民主化。

5. 治理结果法治化。基层治理遵循法律法规,确保治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,保障治理成果的法治化。

三、基层治理的外延

1. 行政管理。包括基层政府、街道办事处、社区居委会等行政机构对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。

2. 社会组织管理。对基层社会组织进行引导、规范和扶持,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。

3. 企业单位管理。对企业单位进行管理,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,参与基层治理。

4. 居民自治。鼓励居民参与基层治理,发挥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。

5. 法治建设。加强基层法治建设,提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。

6. 文化建设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,提高基层治理的文化内涵。

总之,基层治理是一个内涵丰富、外延广泛的概念。在我国,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。通过对基层治理的概念界定、内涵与外延的探讨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层治理的本质,为推动我国基层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。

推荐文章

本文 快租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mip.kuaizu.me/post/19697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