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

11 阅读:2 2025-07-15 01:48:03 评论:0

新华社纽约7月14日报道,2025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(以下简称“世俱杯”)13日落下帷幕。这届被国际足联(FIFA)称为“里程碑式改革”的赛事,从赛制、规则到技术应用全面升级,试图解答“如何让世俱杯更具吸引力、公平性与全球影响力”的问题。改革既带来了立竿见影的积极变化,也暴露出部分待解的挑战,但整体而言,它为世界足球的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1张

7月13日,切尔西队成员在颁奖仪式上捧起奖杯。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

从“精英游戏”到“全球参与”

2025世俱杯最大的变化,是将参赛规模从7队扩军至32队,共有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的球员参赛,不少球员是首次参加FIFA顶级赛事。

这大大降低了此前仅限各大洲顶级俱乐部参赛的门槛,是FIFA“推动足球运动真正全球化”愿景的有力实践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2张

这是本届世俱杯抽签仪式现场(资料图)。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

中小俱乐部的参与意愿大幅提升,与皇家马德里、曼城等豪门俱乐部同场竞技,不仅丰富了中小俱乐部球员的履历,也进一步点燃了这些球员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足球热情。而这正是世俱杯扩军的初衷——让更多地区的足球文化通过世俱杯被世界看见。

拜仁慕尼黑前锋凯恩说:“我真的很享受世俱杯,喜欢球场,喜欢比赛,享受不同的体验,四年后我还渴望参加世俱杯。”

本届世俱杯上唯一一名中国球员、效力于奥克兰城的周通说:“世俱杯有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的球员参加,作为1/81,我想呈现出中国球员积极、正面、阳光的形象。大家虽有不同文化、肤色,但在这里,足球就是共通的语言。”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3张

6月15日,奥克兰城队球员周通(左)与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穆夏拉拼抢。新华社/法新

不同于很多俱乐部,奥克兰城球员大多有全职工作,大家平时上班,业余踢球。周通是该俱乐部一名社区教练,从事基层和青少年足球工作。

这种“接地气”俱乐部的参赛,恰恰是FIFA“以足球团结世界”口号的有力注脚。

赛程密集赛历承压,多方分歧仍待弥合

有批评者认为,新增大型赛事给精英球员带来额外工作负荷,增加伤病风险。

世俱杯赛期与欧洲主流联赛的夏季休赛期完全重叠,以欧足联为首的部分大洲足联对其频密赛程诟病已久。考虑到明年夏季将进行美加墨世界杯,欧洲职业球员将连续两个赛季疲于应付密集赛程,不少世俱杯参赛俱乐部医疗团队警告称:“这将显著增加二次受伤风险。”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4张

7月8日,切尔西队球员莫伊塞斯·凯塞多(下)在半决赛中受伤倒地。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

曼城主帅瓜迪奥拉直言:“球员不是机器。”皇马中场贝林厄姆抱怨:“疲劳累积让伤病风险大增。”英超名宿斯科尔斯甚至明言:“FIFA在让球员用健康为他们的贪婪买单。”

新版世俱杯可能引发的赛历变动,也会影响欧洲联赛的赛事安排。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联合会欧洲分会曾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,反对举办新版世俱杯。

也有声音担忧扩军降低了赛事竞争力——小组赛中,奥克兰城0:10负于拜仁,艾因0:6不敌曼城引发热议。亚洲、非洲、北美球队整体竞争力不足,部分比赛因实力悬殊缺乏悬念,难以吸引中立球迷,观赏性大打折扣。

对此,FIFA主席因凡蒂诺坦陈,本届世俱杯受到了来自欧洲地区较多的批评,比赛期间天气炎热等问题也值得关注和改进。同时,FIFA还表示,竞争水平会有差异,但世俱杯的价值不仅是胜负,更是连接不同足球文化的桥梁。

让比赛“更快、更清、更公平”

除了赛制,新版世俱杯的技术革新堪称“颠覆级”。

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在今年年度会议上通过的修正案,若门将持球时间超过8秒,裁判将判给对方角球。这项新规则应用于本届世俱杯。

FIFA裁判委员会主席科里纳表示,这一举措广受欢迎,比赛节奏明显加快,过去门将用手控球时间过长导致的拖延现象大大减少,世俱杯只有两名门将因违反此规定被处罚。

裁判装备与权限升级。主裁判佩戴摄像头直播第一视角,并接入转播画面,让观众从裁判视角感受关键时刻,提升了赛事娱乐价值。主裁判现场广播VAR(视频助理裁判系统)判定结果,提升了判罚透明度。场内球迷能和裁判一起观看VAR显示画面,增加了观赛参与感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5张

7月8日,主裁判弗朗索瓦·莱特西尔(中)在半决赛场边查看VAR(视频助理裁判系统),随后取消了一个点球判罚。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

教练组使用平板电脑换人,减少了因与第四官员沟通不畅导致的换人混乱现象。平板电脑可实时查看球员数据,如跑动距离、心率等,有助于球队更精准地根据场上局势调整阵容。

从实际效果来看,新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比赛的流畅度和公平性。

FIFA豪掷“亿金”,球市冷热不均

FIFA将世俱杯总奖金从上届的1600万美元(7支球队)增至10亿美元(32支球队)。相比之下,同样拥有32支参赛球队的2022年世界杯,总奖金为4.4亿美元。奖金如此丰厚,“秒杀”其他所有足球赛事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6张

这是6月14日拍摄的揭幕战前的开幕式现场。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

根据运动成绩和商业影响等因素排名,本届世俱杯32家俱乐部获得了不同金额的奖金。以排名垫底的奥克兰城为例,其奖金达458万美元,相当于其五六年的运营收入。

高额奖金不仅吸引了各俱乐部,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球员斗志。曼城首席执行官(CEO)索里亚诺坦言,高奖金让世俱杯更具吸引力,赛事的全球关注度则大大提升其商业价值。

豪掷“亿金”会不会亏本?因凡蒂诺在此间表示:“这项赛事创造了近21亿美元收入,平均每场比赛3300万美元。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俱乐部赛事能接近这个数字。”

“共有来自16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0万观众现场观战,每场比赛约有4万观众。”因凡蒂诺说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7张

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比赛现场,大屏幕显示本场比赛共有81118名观众到场观赛。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

为了扩大赛事影响力,FIFA收取10亿美元与在线体育流媒体DAZN签下全球转播权,并与后者达成免费转播协议,DAZN免费输送63场比赛信号,用32种语言解说,全球球迷得以免费观看顶级俱乐部间的较量。入场仪式由以往整队入场变为球员依次入场,决赛增加中场秀等,FIFA推出的这些新举措,仪式感更足,但也充满争议——中场秀用时24分钟,违反了中场休息时间最长不超过15分钟的规定。

此外,世俱杯球市冷热不均。FIFA数据显示,本届世俱杯有四场比赛的上座率未达1万,最低的只有3412人。但是,也有16场比赛的上座率达到或超过6万,最高的是切尔西与巴黎圣日耳曼的决赛,到场观众达81118人。

混采区的“秩序”和“混乱”

新版世俱杯的混采区,不再有电视记者、文字记者的先后采访顺序,而是设有四个采访台,两个归主队、两个归客队,俱乐部指定球员分别接受媒体用母语和英语采访。文字记者可以拍照、录像,但视频需在混采结束1小时后才能上传网络,并在播发后48小时内撤下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8张

对此不少媒体记者予以肯定,认为能保证有球员接受采访。巴西《兰斯报》记者多尔赞说,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后,记者等待长达两小时,阿根廷球员才集体出现在混采区,但只是高歌,却无人接受采访。

同时,也有不少记者对这种新形式不以为然。委内瑞拉子午线电视台记者卡拉斯科说:“我报道过9届世界杯,对这种模式很不习惯。这看起来就是小型记者会,所有记者听到的内容都一样,完全没有独家,无法选择自己想采访的球员。”

美国《赫芬顿邮报》记者拉米认为,新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问题,比如在英文采访台,非英语国家记者在采访本国球员时更愿说母语,导致英语采访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。

世俱杯改革观察之一:成效几何?争议几多? 第9张

虽然FIFA在后续赛程中努力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,譬如在球员接受英文采访台采访时配上了同传英文翻译,但实际上受访球员国家记者通常仍使用母语提问,还没等翻译做出反应,又有其他记者提出了别的问题。此外,混采区还多次出现记者们对明星球员一拥而上、对一般球员却一言不发的尴尬局面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混采区设有电子屏,显示了受访球员当场比赛的数据,有助于记者进行针对性提问。

总体看来,2025世俱杯改革在提升商业价值、比赛观赏性和全球影响力上取得一定突破,但赛程负荷和球员健康问题仍需优化,“精英化”与“普及性”间需寻求平衡,缩小球队差距和提升整体球市等方面仍需努力。

推荐文章

本文 快租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mip.kuaizu.me/post/19483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